本篇文章2912字,读完约7分钟

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安徽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即先与江浙全面接轨,再逐渐接受上海的辐射,最后完全融入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体系。

区域一体化进程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前列,迎来了新的“小伙伴”。

5月11日,备受关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计划最大的亮点是安徽的八个城市正式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新成员。此前,无论是2008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已明确界定为江苏、浙江和上海,安徽除外。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26个城市组成的新长三角城市群,将为未来的改革创造新的高地,促进金融、土地和产权交易的市场整合,开展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李克强总理对此寄予厚望:(长三角)要努力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锋,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安徽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即先与江浙全面接轨,再逐渐接受上海的辐射,最后完全融入长三角的产业分工体系。安徽省经济研究所区域研究所所长徐振宇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安徽的整体经济水平还远未达到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要积极与体制机制、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相衔接:“在与江浙沪更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抓住机遇,深入发展。”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新阵列:江苏和浙江的许多地级市还没有进入

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目前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集中了全国20%的经济总量,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行政层面看,“长三角包括哪些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变量:周边省市不断加入长三角的协调发展和规划。

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源于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城市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制度”。1997年,系统升级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共召开16次会议,并多次扩大。

2003年,浙江省台州市被接纳为正式会员;2010年,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漳州六个城市加入;2013年,包括徐州、芜湖、滁州、淮南、丽水、温州、宿迁和连云港(报价为601008,BUY)在内的8个城市。到目前为止,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城市已经扩大到30个。

区域经济专家认为,过去10年长三角区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市场。

作为第一个引进自贸区改革经验的城市群,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正式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模式,三省一市的出口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报关地、检验地和通关方式,实现异地报关企业互认、五地海关执法互认。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委员会是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本规划中新生的长三角城市群由26个城市组成,包括浙江8个城市、江苏9个城市和安徽8个城市,包括苏北徐州和浙南温州。

习近平首先建立了“例会制度”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希望按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模式,建立中央直属的长三角协调机构。然而,高级管理层并未采纳上述观点。目前,长三角正在推进一体化,形成了决策、协调和实施三个层面运作的区域合作机制。

决策层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省省委(市)书记、省(市)长,常务副省(市)长,党委、政府书记,党委、政府研究室主任,发改委主任、副主任;协调层是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省常务副省(市)领导参加的“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执行层面包括“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关键合作专题小组”。目前,已经确定了12个重点合作议题,包括交通、能源、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食品安全。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长江三角洲主要领导人定期会议机制最初是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的,第一次座谈会于2005年底在杭州召开。2008年,“泛长三角”概念进入中心视野,安徽受邀参加了原本由江浙沪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参加的研讨会。

今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到2020年,这个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除亳州以外的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到那时,长江三角洲将全面走向世界经济。5月18日,安徽省省长李金斌在安徽省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安徽已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更广泛地承接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辐射,推动安徽走上中部崛起的新路子。”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所涉及的利益安排将更加详细。根据《规划》,新长三角城市群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动南京、杭州、合肥、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大都市圈的发展,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要通道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以“飞地经济”推进长三角合作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等城市疾病日益突出。相比之下,皖江城市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资源要素,但却未能充分分享上海和长三角的经济溢出效益。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安徽的经济发展经常面临尴尬的局面:东部沿海开放时,安徽被视为“西部”;当西部大开发进行时,安徽又变成了“东方”。加上整体经济实力的差距,一直存在“江浙沪打无皖”的局面。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然而,向东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始终是安徽区域战略的主要方向。即使在2013年提出“中部四角”(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建设在湖南、江西、湖北和安徽省)的概念时,承接江苏、浙江和上海的产业转移仍是安徽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

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始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此后,安徽一直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加入长三角合作区。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升级为国家战略,安徽省制定了承接东部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专项规划。此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文件,明确提出皖江示范区将以“飞地经济”为桥梁,探索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利益共享机制。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相对发达地区分批出口项目,不发达地区提供土地,双方合作开发并分享园区的税收和gdp。这意味着安徽要把“干净的土地”交给江苏、浙江的政府或企业进行建设,双方按比例分享利益。

徐振宇告诉《泰晤士报》记者,近年来,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区积极布局江浙沪投资项目,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明显促进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合肥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形成在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增长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合肥滨湖新区一旦升级为国家新区,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之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第四个国家新区。

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安徽省最近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合肥经济圈应该成为全省的核心增长极。到2020年,合肥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成为长江经济带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人均收入将力争达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平均水平。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长三角扩围 安徽即先与江苏、浙江全面对接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