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4字,读完约3分钟

由于美国加息预期上升、人民币近期小幅贬值、英国退出欧盟公投及其他不确定事件,6月份被普遍定义为“高风险期”。然而,在美联储主席耶伦宣布美元可能加息的消息传出后,全球市场并没有像去年和今年初那样出现恐慌暴跌,而是稳步上升,欧美股市和亚太股市纷纷上涨。

之所以出现这种稳定局面,不仅是因为美国经济正在好转,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已经基本消化,也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给市场带来了稳定的预期和信心。这是政策透明度和制度改革的内在力量。

上周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2011年3月创下新低,而全球市场保持平静,在去年“八月汇率改革”后没有出现全球恐慌;5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跌294点,至6.5784元,为201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亚太股市开盘后也持续上涨。

这与中国央行近期加强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透明度的努力密切相关。中国人民银行此前披露,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形成机制已初步形成。

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机制是透明的,为市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明确的预期。正如花旗银行外汇交易部人士所说,“8·11”汇率改革后,银行对人民币中间价的日常测算与央行公布的实际值吻合较好,市场价格与中间价的偏差很小。因此,“8.11”汇率改革后,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变得更加理性。例如,一位美国投资银行的交易员表示,目前人民币市场相当平静,在整个市场弄清人民币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后,海外市场疯狂的投机热情消退了。

汇率减震器是好开始 人民币面对国际货币体系越从容

因此,一篮子汇率变动和相应的政策透明度措施已逐渐成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减震器”。面对复杂多变、不稳定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控制国际货币体系的起伏,经济的内在健康、活力和规范化是基础、本体和第一要务。因此,进一步推进改革、培育内部力量仍是长期努力的重点。

就金融体系而言,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稳步对外开放,但对内开放还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市场主体多元化程度、金融机构竞争力、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国内金融市场运行效率、金融监管体系管理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汇率制度和人民币国际化。

在汇率方面,坚持逐步过渡到自由浮动汇率机制无疑是正确的方向。这是央行以前说过的,“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灵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近年来,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进行了多项改革,如汇率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存款保险机制、通过qfii、沪港通等机制适度放开资本账户、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等。正是由于这些改革努力,人民币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功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这表明国际市场认可人民币——中国的经济和金融,这种认可自然会对汇率波动起到稳定作用。

汇率减震器是好开始 人民币面对国际货币体系越从容

最近的“减震器效应”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随着政府与市场之间沟通方式的优化,如政策透明度,以及汇率改革的深化,人民币在面对国际货币体系时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冷静。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汇率减震器是好开始 人民币面对国际货币体系越从容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