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5字,读完约4分钟

6月12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携“半个内阁、约20名经济界代表”在她任职期间第九次访华,并参加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创新”将是中德政府磋商的核心议题之一。两国将继续推进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两国政府和企业将签署数十项协议。默克尔还将前往面临结构转型挑战的中国东北。她表示,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经历了类似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希望能为沈阳提供建议和帮助。

中德经济合作有着强劲的内在动力

正如中国驻德国大使施明德所说,中德关系目前已发展到“历史上最好的水平”,中德之间的互利经济合作,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合作,是两国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石。中德长期互利合作有两大亮点。首先,中国日益成为支持德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市场之一,尤其是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二,德国的工业体系在许多方面都值得中国学习,德国的技术和各种企业是中国资本热衷追求的目标。

中德经济合作有着强劲的内在动力

目前,中国是德国在欧洲以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14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相当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总贸易额。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欧元区在德国出口中的份额可能会从2012年的37%下降到30%,而2000年为46%。德国制造业在机床、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三大领域保持强劲表现。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从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中受益匪浅。未来十年,德国工业仍希望从中国市场获得强大的力量。以大众为例。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许多评论家指出,如果大众在中国市场没有良好的基础,它很可能已经衰落。中国市场能否保持活力,是德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德经济合作有着强劲的内在动力

因此,德国政府和企业非常有兴趣与中国合作进行产业转型,包括提供咨询,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工业正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和新发展。许多领域在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上不断进步,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与德国工业企业的一些竞争。然而,从中德经济相互依存的整体格局来看,这只是中德产业交流的一个次要方面。此外,德国企业参与促进中国工业发展是其在中国市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基石。不难预测,如果德国企业对中国工业企业的转型畏首畏尾,就等于放弃了机会。

中德经济合作有着强劲的内在动力

德国工业在世界上的优势不仅在于大众、宝马和西门子等全球工业巨头,还在于世界上大量领先的中小工业企业和这些企业所依赖的领先的社会支持系统。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商业战略专家,近年来他一直在追踪和研究世界各子行业中领先的“隐形冠军”企业。据2014年统计,在全球2764家中型全球领先企业中,德国占1307个席位(47%),这些企业占德国出口的四分之一。

中德经济合作有着强劲的内在动力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年来多次分析了“德国模式”的机制及其对世界的启示。文章认为,德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模式和职业培训体系是德国经济受到高度赞扬的两个原因。包括“隐形冠军”企业在内的许多中小企业将招聘学徒,并将在职培训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注重社会和谐与平等的所谓资本主义“莱茵模式”(与英美模式相比),是学徒制模式的关键社会基础。相当数量的高质量德国中小企业正致力于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业质量,包括德国式的“工匠精神”。他们倾向于在R&D投资方面毫不留情,并对“外包”和资本市场操作持谨慎态度。以前,中国企业在试图收购这些小企业时,有很多“碰壁”的经验。

中德经济合作有着强劲的内在动力

德国工业企业的“创新”模式需要中国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德国市场(包括收购合适的企业)。“创新”和“创业”并不是互联网创业中常见的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

中德经济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企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需要更多地学习德国的发展经验,包括重视工业发展,减少对金融投机的依赖;注重培育多层次的产业体系,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德国的工业发展依赖于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的市场,德国也需要对中国的资本和企业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中德经济合作有着强劲的内在动力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