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7字,读完约6分钟

业务可持续性也是发展包容性金融的本质。从国际经验来看,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的包容性金融体系通常难以维持,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实现金融包容性的初衷。

目前,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要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基础设施、社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普惠金融的发展基于商业可持续性。然而,由于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收入等现实困难,普惠金融的发展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数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发展普惠金融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能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邮政储蓄银行多年实施普惠金融的经验来看,目前,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批量营销、精细化管理、自主经营和系统化风险控制,不仅延长服务时间和空空间,而且有效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商业普惠金融面临的现实问题。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矛盾点

包容性和业务可持续性

金融服务的广泛可得性是包容性金融的本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商业可持续性也是发展包容性金融的本质。从国际经验来看,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的包容性金融体系通常难以维持,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实现金融包容性的初衷。

“普惠金融主要针对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这使人们不禁要问,帮助穷人是否更有意义,是一种福利金融。从本质上讲,普惠并不等于格蕾丝。它不同于政府扶贫和社会慈善。它既不能通过计划手段实现,也不能通过平等主义实现。相反,它应该使用市场导向的机制和商业手段,为更多的人提供合理的价格。种类丰富、使用方便的金融服务的核心是强调金融服务的可用性和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吕家进说。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普惠金融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普惠金融的广泛包容性,客观上决定了普惠金融具有高风险、高成本和低收入三大特征,这使得商业银行缺乏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

行业分析师认为,一方面,普惠金融的需求主体多为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需求本身具有“短、小、频、急”的共同特征,这就提出了金融机构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倾向于围绕大中型企业和富人设计产品和提供服务。因此,引导金融机构向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倾斜,满足他们的基本金融需求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突破

数字技术导致“长尾效应”

如何打破普惠金融和商业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崛起,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突破。

事实上,发展普惠金融的最大困难之一是客户分布广泛且位于偏远地区,许多银行“无法自助”。同时,在"第28条规则"的影响下,长尾市场中的小微企业和农村客户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网点的弊端,还可以大大降低长尾市场的边际成本。”吕家进说,通过互联网技术,“毛细血管”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吸收“一分钱一分货”,从而达到互相捕捉的效果。同时,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服务市场的细分和精准营销,将资源恰当地传递给资本需求者,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从邮政储蓄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一方面,数字技术提升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可以在分析日常交易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有效判断客户信用等级和信用等级,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信用审批效率,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在这方面,邮政储蓄银行构建的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前端,本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移动会展业,致力于为农、商、中小企业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流程化的金融服务;在中端,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信用工厂模式,建立更加全面完整的信用风险模型,有效识别不良客户,减少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在后端,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实现银行内外各类信息的集中集成和共享,从而实现风险的早期识别、早期预警和早期处置。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打破了普惠金融高成本的魔咒: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信息搜索、定价和交易过程,资本供需双方可以部分替代实体网点,减少人员和设备的占用,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使客户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普惠的实现。

2015年,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移动展览系统。贷款人员只需一个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在客户家中或现场完成现场调查、现场拍照、在线验证、信用查询和备案等信息输入和收集工作。同时,后台可以实时在线审批。与传统的授信审批方式相比,整个业务流程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30%-50%。最近,这种商业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行业吸引力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要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基础设施、社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吕家进认为,一方面,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条件。信息网络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该领域的投资规模,同时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成本,为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信用筛选是替代抵押品和降低包容性金融风险和成本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尽快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进行标准化数据融合,打破数据资源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全方位整合信贷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夯实社会信贷信息系统基础,提升商业银行大数据风险控制能力。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维护普惠金融客户的权益。数字时代的信息交流超越了行业和领域的界限,使得金融和非金融的界限更加模糊,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同时,监管不力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的低收入群体面临巨大风险。一个与时俱进的监管体系应该能够在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