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农业部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表示,玉米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重点。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农业部畜牧处处长司马、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出席会议,介绍了玉米结构调整和生猪生产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叶说,玉米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的重点。并着重于两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

为什么要调整玉米的结构。叶指出,这主要是基于当前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主要基于目前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库存明显增加,尤其是东北四省的库存压力相对较大,市场价格下降更多。//

具体原因有三:一是生产的快速发展。这些年来,粮食连续十二年增长,玉米的贡献值最大,是面积增长最大、产量增长最快的作物。12年来,玉米面积增加2.1亿亩,产量增加2175亿斤,占粮食总产量增长的57%。第二,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需求不足。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玉米饲料需求下降,深加工消费下降,需求增长率跟不上生产发展速度。第三,玉米和替代品的进口增加更多。受国内外价格差异的影响,近年来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逐年增加。去年,玉米进口量为473万吨,同比增长82%,而非配额管理下的高粱进口量为1070万吨,同比增长85.3%,大麦进口量为1073万吨,同比增长98.3%,木薯进口量为938万吨,同比增长8.4%。另一个被称为ddgs的现象是玉米酒糟,进口682万吨,同比增长。针对这些问题,农业部考虑到资源禀赋、生态保护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提出了当前和今后调整玉米结构的建议。

农业部: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第二,如何调整?叶说,总体上,要巩固玉米主产区,适当减少非主产区的种植面积。这是一个大原则和大方向。

叶指出,在调整区,重点是“镰刀弯”地区,俗称“镰刀弯”,包括黑龙江、内蒙古第四、第五积温带的寒冷地区,北部农牧交错带,西北部干旱地区,西南部石漠化地区。地图上这个区域的形状像镰刀。该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13个省的部分地区。2015年,该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为1.56亿亩,比2005年增加了7000多万亩。这是过去10年来增长最快、发展最快的地区,但该地区的一些地区不是主要的玉米产区。

农业部: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叶介绍,“镰刀弯”地区的非优势区域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主要有两个考虑因素:第一,该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大多位于立地条件差的地区,如农牧交错带、高寒高纬度、坡地、重沙重盐、流水和化肥等。,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且玉米产量低且不稳定。二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许多地方土层薄,土壤贫瘠。种植玉米不仅不经济,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因此,积极调整“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结构,不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调整的重点是“镰刀弯”地区。

农业部: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叶指出,在减排目标上,去年11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将减少5000多万亩,今年计划减少1000多万亩。

在还原的路径上,叶认为有许多路径和途径,并且有六个方面。

首先,适当调整它。关键是要减少高纬度干旱地区的玉米,代之以耐旱的杂粮和豆类以及生长期较短的青贮玉米。

第二,调整种植与养殖的结合。重点是兼顾粮食和饲料,减少粮食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变“粮仓”为“粮仓”+“肉仓”+“奶罐”。

三是生态保护用地调整。在石漠化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重新种植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桑茶、牧草等经济林,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土地耕作和土地调整相结合。重点是恢复东北大豆和玉米轮作,因地制宜发展苜蓿和玉米轮作,在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和夏花生复种,以充分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氮和栽培作用。

第五,应该围绕市场进行调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新的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农业、产销结合。

第六,存在调整的压力。在减少非优势区玉米面积的同时,稳定优势主产区和核心区玉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科技推广,提高全玉米生产能力。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农业部:玉米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