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6字,读完约5分钟

过去的五年是青海省非同寻常的五年发展。五年来,青海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增加1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全国的相对差距分别缩小了5%和4.9%。“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最近,《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为今后五年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实现“一个同步”,努力建设“三个区”,建设“一个高地”。也就是说,在“六个更加重视(更加重视生态保护,更加重视改造方式,更加重视和谐稳定,更加重视民生福利,更加重视改革开放,更加重视巩固基层)”的前提下,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既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明显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先导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导区;突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地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造青海精神高地。

实现“一个同步” 奋力建设“三区”

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位置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于生态,最大的责任在于生态,最大的潜力在于生态。《建议》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全国和青海省主要功能区的规划要求。青山绿水是金山和银山,生态文明的理念应该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禁止开发区严格遵守控制原则,限制开发区严格遵守控制原则。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继续建设绿色青海,切实服务中华民族长远利益。

实现“一个同步” 奋力建设“三区”

《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绿色成果、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科学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坚持节能减排互促,推进整治与绿化协调推进,探索构建产权清晰、参与多元化、激励约束并重、制度完备的生态文明体系。 形成与生态文明新时代相适应的制度机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先导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天蓝、绿地、水清的美好家园,突出绿色富省、惠民,切实强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

实现“一个同步” 奋力建设“三区”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青海在“一带一路”有着重要的地理和区域优势。《建议》强调,青海要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着力解决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发展拉动作用弱的问题,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应该深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立足比较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把青海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加快铁路和公路建设,提升枢纽功能,加大对国际航线的支持力度,构建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国家的战略通道,夯实对外开放的互联互通基础。围绕西宁、海东、格尔木的城市建设和功能提升,积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姐妹城市,加强经贸合作,把青海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三大节点城市。

实现“一个同步” 奋力建设“三区”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青海省如何突出高原特色农牧业,青海省计划加强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坚持集约化、组织化、品牌化方向,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走农牧业流通、规模经营、品牌效益、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色之路。协调各地区农牧业、林业、渔业的优势资源和综合条件,以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菜篮子”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建设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果蔬、沙棘等“40亿元”产业。 建设国家春油菜和马铃薯育种基地,大力发展藏系绵羊、牦牛、中药材和蔬菜,创造都市农牧业、休闲农牧业、观光农牧业、创意农牧业和草原生态畜牧业等新的经营形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农牧业功能,促进农牧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和延伸“一个接一个”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综合效益。 深化农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坚持耕地红线,稳定农牧区土地和草原承包关系,完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促进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优先扶持一批大型专业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培养新型专业农民,提高集约化养殖和畜牧业水平,防止弃耕地。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延伸社会化服务,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实现“一个同步” 奋力建设“三区”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