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4字,读完约4分钟

2014年省级“坏账银行”(即资产管理公司)获批后,温州出现了第一家地级“坏账银行”: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近在温州获得了营业执照。

事实上,光大基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只是最近当地“坏账银行”扩张的一个例子。据报道,在2015年12月下旬的10多天里,四家当地资产管理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目前,有20多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那么,为什么本地版的“坏银行”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扩张浪潮呢?

目前,本轮扩张的主要原因仍是该行的不良指标“双升”。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为“双升”。截至2015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较2015年初增加2396.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9%。事实上,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的不良指标已经连续16个季度呈现“双升”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坏账银行”扩容:缩小不良资产处置半径

这种趋势非常有趣。然而,令市场各方担忧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所有的不良资产。根据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年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通过对商业银行62人的问卷调查,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趋势尚未见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不良贷款上升速度将持续4-6个季度。此外,90%的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的账面不良率与实际不良率存在偏差。

“坏账银行”扩容:缩小不良资产处置半径

“坏账银行”的扩张浪潮就是由这种影响引起的,那么为什么它是一家“本土”的资产管理公司呢?与以前的国家和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相比,地级市的资产管理机构有哪些优势?

在当地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前,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只能由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处理。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接收四大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贷款,其资金由财政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来源依赖于金融等因素,这使得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大部分看似由资产管理公司接管的不良资产实际上是由中央政府支付的。

“坏账银行”扩容:缩小不良资产处置半径

与这种“全民买单”的模式不同,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即当地版的“坏账银行”,更有针对性,有助于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在这种安排的帮助下,不良资产的“烫手山芋”不能再简单地扔给中央政府,地方财政将承担起垫底的角色。这种潜在的信号要求地方政府在批准项目和分配资金时要仔细计算,并在项目和项目启动前做好风险预警工作,而不是热情高涨或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绩效项目和面对项目。

“坏账银行”扩容:缩小不良资产处置半径

地级市的“坏账银行”进一步缩小了不良资产的处置范围。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以及不良资产的成因和风险有更好的了解。因此,地方机构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提高其收购和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处置效率。

此外,除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之外,地方“坏账银行”的建立和扩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价格垄断,银行在出售不良资产时将获得更大的议价能力,从而更灵活地调整贷款策略,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留有空间。同时,探索这些高度市场化领域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也可以为化解中国银行业在房地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潜在风险铺平道路。

“坏账银行”扩容:缩小不良资产处置半径

由此可见,地方“坏账银行”的扩张是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紧迫坏账问题,增加不良资产的处置。这表明了监管当局的态度,即通过有序扩张本地“坏账银行”,应采取市场化措施应对双升的不良指标情况。

当然,任何改革和创新都有优点和缺点。在地级市设立“坏银行”,当然可以使地方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来缓解银行的不良风险,但也有必要关注不透明和不合规的交易风险,防止银行与地级市“坏银行”之间的不正当利益转移,使地方“坏银行”真正发挥其“坏缓冲区”和“消化器”的作用。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坏账银行”扩容:缩小不良资产处置半径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