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6字,读完约7分钟

“一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表面上在谈论改革,但私下里聊天时,他们会说,‘让我迈出我的左脚,迈出我的左脚。“如果我说我用右脚,我就用右脚,否则我绝对不会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辽宁、黑龙江、河南、山东采访时发现,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愿改变、不敢改变、无法改变”的“三无”,出现了“无处生存”的冷鸟状态。专家建议,要完善国有企业外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不要改革,直到你一事无成

“一些国有企业正等待观望情绪变得越来越明显。”辽宁省一位副厅级干部说:“过去企业想‘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些企业‘摸着石头过河’。”

2015年9月下旬,东北重要煤炭企业黑龙江龙矿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年底前将全面实现分流10万人的目标。这在业界和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

“10年前,有人提议建设数百万吨的煤化工项目,从而转移了10万人,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搬迁。”2015年6月,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黑龙江省一位领导直言不讳地表示,龙梅集团的问题是多年积累的苦果。自2012年以来,该企业陷入亏损泥潭。2014年,企业亏损超过40亿元,2015年前8个月,虽然亏损有所减少,但仍在挣扎。无奈之下,我们不得不启动“断臂”改革。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改革和创新只有在问题不断积累、难以回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龙梅集团并不孤单。郑州煤业集团成立了第一家国有煤炭企业“郑州煤电”,并成功上市,在经历了三年高管因腐败下台、企业陷入巨额亏损后,开始实施26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郑州煤业集团从2014年底开始实施煤巷锚网支护改革。用锚网支护代替u型钢支护更安全可靠,每平方米可节约6200元。全集团年煤巷进尺约3万米,可减少投资1.86亿元。“为什么企业以前没有这样做?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公司好的时候跳槽,国有企业也从不害怕高成本。”一位企业中层干部告诉记者。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原名葫芦岛锌厂)由于改革滞后、管理粗放,财务状况一直在恶化。截至2012年底,资产负债率高达228%,生产经营不可持续,被迫实施破产重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扭亏为盈,焕发了生机。

“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都在大规模地争取成绩。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只是“躲”和“磨”,最后从“小水泡”变成“大脓包”。没人在乎,除非‘脓包’破了。”周对说道。

屡次错过改革的机会,你就会死

据记者采访,如果我们不主动改革,静观其变,我们不仅会错过国有企业转型的机会,还会等待企业生存的更大困难。

龙梅集团负责人告诉《经济信息日报》,人员负担是困扰龙梅集团的一个大问题。企业现有员工24.36万人,人均煤炭效率205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0多吨。同时,多年积累的社会负担沉重,三资一业(供水、供电、供热、物业)企业的年补贴成本接近20亿元,直接导致劳动力和生产总成本居高不下。2015年上半年,龙梅集团43个生产煤矿中只有3个实现盈利,亏损93%。“没有改革,这里永远是个无底洞,到头来只有一条死路。”黑龙江省的一位领导说。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我只记得在2005年,企业经历了部门重组和人员分流。在过去十年中,企业没有进行过多的改革。”梅铮集团的一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业务规模大幅扩大,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先后收购了100多家地方小煤矿,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和人员负担。

不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不仅难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还容易形成许多监管漏洞。从2012年到2014年,梅铮集团连续三名高管因腐败受到调查。“虽然公司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遗留的问题仍然不清楚,决策权和执行权没有分离。”郑煤炭集团的一位经理说。

“这种‘冷鸟现象’在国有企业中确实很普遍。”山东一家大型钢铁集团的负责人表示:“如果你不冻结三只脚,你就不会动,那么许多好的改革机会就会被错过。”这位老板承认,他所在集团的一家企业现在正面临着“等待死亡”的状态,“错失了许多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被拖下去后真的很难再回来。”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三不心态”的慢性折射机制

面对改革,许多国有企业负责人都有“不愿改变”、“不敢改变”、“无法改变”的“三不心态”,这反映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不愿改变,因为有“好处”。西部某国有企业多年亏损,不得不进行破产重组和混业经营,但原企业负责人千方百计阻挠。企业员工说,过去企业建养猪场,杀猪要给领导“签名费”。东部沿海省份的一位市级领导私下告诉记者:“改革肯定会触及利益,许多国有企业领导人不愿动自己的奶酪。”东北一省领导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直言,有些地区和部门“横向比较,向后看,不求领导,只求不求最后。”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有些企业害怕改革的风险,所以不敢改变。“现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都是任命的,如果没有经济问题,他们是不会下台的。没有责任,没有目标,甚至没有任期。当太平绅士有多好?谁喜欢改革和得罪人?”在这个问题上,几个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异口同声。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说:“没有改革,就没有办法证明他懒惰;如果改革了,就可能因为这个问题而得到处理。”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外部监禁而无法改变。沈阳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经理表示:“企业R&D平台资金短缺,但在与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一项改革措施往往需要各级上报和审批,有时一年半都不能动,企业和市场跟不上。”一位中央省钢铁集团的负责人说:“现在各部门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并没有减少,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需要简单的管理和分权。但是现在有规定在一个企业的每个部门应该设置多少人。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需要通过真正的市场化改革来解决。”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过去常说,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一个‘冰棒现象’。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不加快改革的速度,不仅冰块会融化掉,而且我担心中间的那根棍子也会消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林表示,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把握顶层设计和局部突破的关系,进一步引入改革的试错、容错和纠错机制,鼓励企业大胆改革,学习喜鹊在温暖季节开始筑巢,而不是像冷鸟一样呆到冻死。

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山西证监局局长孙凯仁表示,当前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打破规划思维,批准经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这不能是一场和谐的改革,而必须是一场有取舍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并不仅仅停留在企业改革本身。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把国有企业做强做大。”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