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8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上市公司舆论中心马建勋

3月3日是CPPCC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的日子。今天中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席桂敏杰通过媒体表示,“战略新兴板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但我今天还没有对注册制度改革做出回应。”当天上午,桂敏杰曾向媒体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性新兴市场板块的筹备工作,包括人员和技术方面,都非常顺利。”然而,当wind Information在新浪微博上转发这份报告时,它的标题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桂敏杰:注册制度和战略新兴板都没有被推迟。”这一举动在两会期间引发了舆论失误,甚至导致上海股市早盘出现短期下跌。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去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调整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实施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的决议》,授权国务院公开发行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调整和适用《证券法》有关公开发行股票审批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登记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本决定实施期限为两年,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此后,市场和公众舆论一直在等待注册制度。多年来,舆论认为a股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估值高、讲故事的上市公司一般都在唱歌,我也在现场,而经纪行业反腐败揭露的权利寻租却因为证券供应而陷入困境;注册制度作为海外资本市场的主流发行制度,已成为中国股市的救命稻草。今年1月下旬,媒体报道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8日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指出201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精心准备战略性新兴板块。媒体对此的解释是:“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计划,在战略新兴板推出时,将实施注册制度。”3月3日,在桂敏杰报道乌龙事件后,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就是记者在采访中以战略性新兴板块为话题,在注册制度上拐弯抹角的原因。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然而,自那以后,公众舆论对登记制度的关注从兴奋转为平静,媒体和舆论领袖也理性地看待实行登记制度的利弊。1月底,媒体报道了金亚科技的ipo欺诈行为,引发了公众对注册制度实施后ipo公司监管的担忧。3月3日,财经评论员皮海舟在广为转载的专栏《金亚科技注册系统的警钟》中提出,“无论审计系统好坏,至少有一个环节像ipo审计一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ipo公司的质量。然而,在登记制度的背景下,不仅ipo门槛降低,而且审批权限分散。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注册制度仍然面临着缺乏严格惩罚的问题。由于缺乏严格的惩罚和护送,信息披露的质量实际上得不到保证。”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与此相对应,刚刚出版的《金融博览会》2016年第2期刊登了对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的专访。针对注册制度过渡期监管措施需要完善的问题,曹凤岐建议中国证监会将实质性审查的“一票审批权”改为程序性审查的“一票否决权”,并对事物进行预监管。和事后监督;交易所应加强独立性,建立和完善考试程序、制度和标准。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财新传媒进一步指出,证监会必须放弃“唯指数论”的监管行为。《财新》总编辑胡舒立指出:“股指自有涨跌,一厢情愿地维护和促进稳定是违背市场规律的,不是明智之举。”财新网记者王朔评论道,“如果指数只能涨跌,股票发行登记系统将很难启动,即使启动,也会大大减少;如果指数只能涨而不能跌,那么市场的双向开放就不会动。”。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至此,主流舆论对登记制度形成了基本共识,即登记制度的改革方向保持不变,但第一步是建立登记制度。但是在一些社交网络中,仍然有流言蜚语。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很少在上午7: 00前发出记者提问,强烈谴责“创业板将从3月1日起全面停止审计,后续将按照注册制度执行”的虚假传言。发言人戈登表示,中国证监会从未单独研究过创业板注册制度的实施情况,创业板没有理由停止审核,主板和中小板也没有理由被安排。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今年3月,媒体聚焦“两会”,这也是注册制度改革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最近连续发表文章称,注册制度实施后,投资者将独立判断发行人的资产质量和投资价值,承担投资风险,而散户投资者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不应进入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度的市场。此外,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期限应为三年,两年时间不足以完成试点改革。刘姝威建议,首先,目前新股发行登记制度仅在新三板试行,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二是该企业在新三板有三年的上市记录,符合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标准,并经过专家组审核。经公示一个月无异议后,方可转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第三,目前一些准备ipo的企业有在新三板上市的经验,未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必须先在新三板上市三年。经过三年的上市,在投资者对企业有了更好的了解后,他们会选择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这些措施,中国证监会完全退出了首次公开发行(ipo)审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证券市场监管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主要是散户。由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已经在新的第三板上市三年,所有股票市场的参与者都有时间充分了解上市公司,并在转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前一个月进行宣传。股票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参与上市公司的审计,从而避免“黑箱操作”。这样,股票发行登记制度的实施将不会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质量将会更好,投资者将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上市公司。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3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毅向媒体透露,2016年《证券法》修订不会有大动作,备受关注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处于全国人大“二审”阶段。试点后,国务院授权中国证监会尽可能加快速度,但今年不太可能出台注册制度改革计划。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尹中立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尚不具备实施股票发行登记制度的条件,监管机构应该向市场明确这一点,以避免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冲击和恐慌。但可以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为登记制度的实施和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谨慎启动ipo登记制度,登记制度改革的后续监管机制非常重要;首次公开募股登记制度的改革相当于取消高考。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上大学,但是应该密切关注入学考试,应该坚决杜绝作弊或不及格。

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3月3日,国泰君安的研究团队任泽平预测,2016年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概率较低。报告说:“户籍制度改革要把握节奏,循序渐进。在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监督的情况下实施美式注册制度,将使资本市场成为一场更加严重的圈钱游戏。从谋求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来看,建议采取登记制度的渐进式改革,并向前迈出半步。一是降低上市利润门槛,适度扩张但仍有节奏控制,在审计主体下上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事后监管、集体诉讼制度、重罚舞弊、退市制度等主要保障制度。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舆论关注注册制:由激动变冷静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