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6字,读完约4分钟

“鼓励企业进行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先进制造业”的表述立即引起了代表们的思考和热烈讨论。

“工匠精神”是不断提高的宝贵财富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只有坚持“精细制造、精密生产”的理念,才能生产出完美的产品。“像马桶盖和电饭煲这样的小东西技术含量不高,而且容易制造。但是,如果我们的工业技术不标准,消费者买了电饭煲后,米饭就不能用了。大米的温差1度是不完美的。因此,我们的工业企业必须追求卓越。”

中国“智造”要有“工匠精神”

“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把传统制造业变成了现代的‘智力创造’,但其整个过程还是要靠人来设计,培养高端设计师,并有‘工匠精神’来不断完善。为什么德国产品有良好的声誉,因为他们不想放弃生产中的任何细节。有了“工匠精神”和智能制造,我们的产品可以升级,并拥有未来。”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郑州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在中国企业家与中国经济网联合举办的“历史之门的企业选择——2016第18届中国企业家沙龙”上做了介绍。

中国“智造”要有“工匠精神”

应该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工匠”

在智能制造时代,很多人的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过去,一个人看管一件设备,但现在它根本不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失业”的恐慌。然而,在企业家眼中,不仅“人”的作用仍然重要,而且优秀的“工匠”也是稀缺资源。

“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使用所谓的机器人来代替人包饺子,许多过程已经完全自动化了。然而,这些过程和过程仍然必须由人来设计和改进。”陈泽民说。

“我认为就业的方式有很多,而我们最缺少的是人才!智能制造解放了一批人,我们的企业也应该对这些人负责,应该为他们提供再教育和再学习的机会。格力现在有一所技术学院。我们正在对这些普通工人、中学生和技术学校学生进行再培训,使他们成为智能生产的管理者。”结合格力的培训模式,董明珠介绍。

中国“智造”要有“工匠精神”

在许多企业家眼里,虽然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但许多高端数控机床和设备依赖进口,而中国过去生产的设备无法满足更高精度的要求。因此,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要想实现自主研发和创新,就必须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先进制造人才。

在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制造业“质量工程”

无论是个性化定制还是灵活生产,都需要面向用户。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袁立群表示,无论是行业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微制造企业,关键都在于关注用户,打造好产品。“我们过去追求做大,但现在我们不得不追求做好。管理的本质在于高效、高效和高质量。”她说:“在过去,这是一个b2c模式。现在有必要推行c2b模式。它必须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加强后端供应链,整合从产品规划到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

中国“智造”要有“工匠精神”

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促进制造业转型?袁立群提出,制造业的“精品工程”应从精细规划、精细研发、精益制造、优质服务五个维度来推进。她强调,“只有通过这五个方面提高供应方的质量和效率,我们才能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质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社会地位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有人认为提到“工匠精神”已经过时,但事实并非如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建设国家、兴国和强国的基础。各种现象和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还存在着规模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细生产的理念和追求,还要求不断吸收尖端技术,创造新的成就。因此,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必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一批“熟练工匠”。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中国“智造”要有“工匠精神”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