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8字,读完约5分钟

“幸福的生活从何而来?上面送来一个小孩。这是吴金印(上图,新华社)。”这首歌是20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区演唱的,当时吴金印还是一名少年。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带领每个人管理山和水。那一年,他邀请了修复红旗渠的杨贵。杨贵问年轻人:“红旗渠已经修了9年了,但还没有完全修好。你知道你想做多少年?”吴金印答道,“我不怕。再过30年,我才50多岁!”五十年过去了,现在吴金印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唐庄镇,治山控水工程仍在进行中。他一生都在基层努力工作,从不松懈。2016年5月,记者驾驶无人机穿越重建后的岩石峡谷和贫瘠的海滩,返回的画面令人震惊:梯田起伏不平,悬崖上爬满了人工林。老书记的生活深深地写在了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群众的心就像土地,种一粒,收一千粒。1942年,吴金印出生在卫辉,那是他逃亡和乞讨食物的一年。卫慧当时被称为蓟县,被日军占领。直到现在,吴金印还记得当时的悲惨情景。1948年蓟县解放后,吴金印碰巧上学。人们再也不会被饥荒和动乱所困,甚至可以第一次拥有开山、开凿运河、管理山脉和控制水源的权力。吴金印17岁成为大队会计,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成为大队支部书记。吴金印曾经说过:“过去,你说聚宝盆,你放一个进去,十个出来。事实上,土地是聚宝盆,种植一粒谷物,收集十万一千粒谷物。大众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做群众所希望的,就能收获群众的心。”吴金印三次拒绝升职,仍然是乡党委书记。他带领群众治理山川,改变河流,建设田地,开凿山川和桥梁,开凿运河,绿化荒山,种植水果和从事工业。太行山区的人民宁愿不要政策,不要钱,只要求吴金印派人过来,留在这里。1968年,年仅20多岁的吴金印回到太行山区,在石板头乡工作。甚至没有一条通往山里的像样的路。有些老人活到60或70岁,从未下山。他们从未见过一大片平坦的土地,以为天下只有山。看看群众碗里的米饭,把野菜泡在汤里,尝一尝无盐的味道。太行山是一座英雄山。在战争年代,老百姓把共产党员藏在家里,他们在这座山上失去了生命,流了血。共产党承诺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最后的决定,最后的决定,无论多么困难”,这是太行党员的共同品质。杨贵和前河南省委副书记郑永和都这样做了。当郑永和被打时,组织安排他到吴金印这里。郑书记打算在汛期前赶过去,并号召群众每晚拉石头。在6英里的山路上下,郑永和经常要睡5趟。吴金印记得郑书记已经在这里呆了六七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挖洞和挥动锤子,他们每个人一口气敲1800个锤子。整个人被石粉覆盖着,只知道全身的汗水从脚上流下来,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双湿脚印。在担任十八头公社党委书记十多年后,吴金印带领群众凿洞6个,筑坝85座,修建小型水库25座,水渠3.8万米,公路桥8座,土地2000多亩。在共产党员特殊的时候,他们是脱离群众的。当吴金印被转移下山时,他骑着自行车,扛着铺盖卷。原来,我静静地走着,被群众看到了。结果,人们聚集得越来越多,他们一个接一个地骑车。我无法说服他回去。人群哭了,吴金印也哭了,向狮子和豹子头告别。吴金印调到唐庄镇已经快30年了。在这里,吴金印和唐庄镇的干部们始终坚持“四个相似”:吃、住、做群众工作,和群众商量事情。在大项目的情况下,干部住在山区,建筑工地,人们的家园和吃馅饼。去年,唐庄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人们住在小建筑里,许多家庭购买汽车。吴金印还穿着他的旧衣服和黑布鞋。年轻人问,既然致富是我们的目标,为什么更好的物质条件不能成为你吴金印的追求?是的,即使是共产党员,这种追求也是合法的!吴金印在赤山驻扎期间,特别关照五保户杨,每天为老人挑水扫地。给老人送晚饭时,吴金印进屋闻了闻鸡汤。这位老人实际上杀了蛋鸡,并给他补药。吴金印找了个借口逃跑,老人哭了。最后,他没有吃这顿饭。吴金印说,我能不知道肉很好吃吗?如果我吃它,每个人都知道我喜欢肉,然后他们都这样做。当一个共产党员是特殊的时候,他就脱离了群众。没有群众,你不能长时间工作。“人民最有良心。他知道谁离他很近。”郑永和是一位终生受到吴金印尊敬的老师,他从省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深入山区,带领群众治虫、挖渠。吴金印去看过他三次,一次是杀虫杀药,一次是为群众砍石头建门柱,一次是在田里为群众“打克拉”。吴金印问他,退休了,你不在家享受生活吗?郑永和说,人老了,想和任何亲近我的人在一起,而群众真的离我很近。2016年,吴金印还记得郑永和,说他死的时候,老郑还在山里,那是他真正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人民的时候。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这股劲,他从没松懈(两学一做·我为什么入党)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