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7字,读完约7分钟

吴福化装成演员。 ■文/图记者金石

特别提示

2月10日,宝鸡市街上出现了奇怪的人,他们好像血、刀、斧头、锥子扎在额头上。 很多市民出于好奇才听说,这是中国唯一的被称为超恐怖的社火“快活”、“快活”传到甘陕境深山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100年了,这天是第一次在城市表演。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追踪。

下午四点半左右,表演结束了。 记者坐了三寺村包的大轿车,跟着演员向三寺村走去。 离开市区不久,车就开始翻山,在头晕目眩的绝壁之间艰难前行。 直到夜幕降临,到了赤沙镇政府,又走了一二十分钟摇滚的土路,翻了翻梁,看到了山下灯光稀疏的三寺村。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路一走,演员们笑着下车说自己回家了。 记者和“愉快”的变装师吴福去他家时,发现村子里还躺着一条20米深的大沟。 交通这么不方便的山村,民俗进城实在很难。

恐怖

“快活”最大的优点是神秘、血腥、阴郁和恐惧。 在“武松”的指引下,后面有制服“西门庆”的13人“手工”,他们用剪刀、锥子扎进眉间,用菜刀、猪刀、推刀扎进了头门。 有在长椅、泥屣、砖上插入额头的,有被锄、利斧、镰刀砍头的,也有被利剑刺伤肚子,肠流出的。 被称为“七拳六脚十三件”,意思是西门庆的13人手工打法,本来想用刀、斧头等打武松,相反被武松把这些刀、斧头刺入他们的身体。 他们一个个都是血,皮开肉绽,悲惨得遮不住眼睛。 观众瞪大眼睛,捂住嘴皱眉头,躲在大人后面偷看。 人群中有“吓了一跳”“是假的吧? ”的人络绎不绝。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赤沙镇文化站站长袁喜林说,2001年11月,他们在虢镇表演期间,很多女性、孩子涌到前面,突然看到眼前的情景时,吓得扭头逃走。 由于这种恐惧,也有人把“阳光”称为“血社火”。

意思

举行社火活动,一是为祭祀神灵祈祷吉祥,二是红火,在多彩的场合庆祝丰收。 新年表演血淋淋的“快活”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困惑。

三寺村的老人告诉记者,命名“快活”有两个意思。 一是取《水浒传》中的地名,即“快活林”。 二是取得了那个意思,清除了做坏事的坏人后,人心变得愉快了。 所谓“愉快”,是在《水浒传》中武松为哥哥报仇,杀害武大郎的奸妇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表现了劝善惩恶,抑制恶徒的作用,三寺村众劝善惩恶的人生观。 三寺村大众希望以此教育后代。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经常对孩子说。 不学会的话,是在“快活”中砍斧头,砍刀的末路。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来历

吴福来对记者说,清朝末年,河南串乡打铁的工匠,在三寺村村头生病,村里一个叫吴穷汉的人,把它收在家里,不仅吃那顿饭,还煮中药为他治病,直到他痊愈。 感谢救命之恩,铁匠制作了特制剪刀和锥子等10多件农家生产、生活常用的工具,元宵节那天,打扮村民们游行,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游览。 铁匠离开前,把这个工具留在村子里,教村民伪装技术。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20世纪65年代,“四清”运动开始,“阳光”和其他民俗活动一样被视为“封资修”,不能表演,但最后的表演是在1965年,村民因交通不便、新闻闭塞而偷偷表演的。 后来,吴福来的伯父把工具偷偷藏在屋顶上,等到“文革”结束,其他社火、古剧可以表演时,他为村民出演。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快活”的伪装技术首先由吴贫汉的子孙掌握。 对吴福来说,他的祖父是个幸福的变装师,被告诉了他父亲吴杰。 吴福来是从“文革”之后向父亲学习的。 他是目前村里最重要的“装师”。

迄今为止,赤沙的“快活”流传到了七八代。 据66岁的吴志文介绍,“文革”期间丢了4件,除了后来追加的9件道具是100多年前的东西。

保密。

“阳光”对外面的村民绝对保密,本村也只有男人不告诉女人。 无论化妆装修,特别是在佩戴刀具的情况下,也有人把化妆室藏得很牢,保护入口。 在宝鸡市区演出的时候,他们戴在大轿车上,用床单遮住窗户,记者把包放在车里也不开门,红沙镇文化站的站长也不要让我看。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吴福来告诉记者,化装首先靠他,而“快活”是村子组织的活动,在村子里参加过演出的人都知道那个很棒的方法。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泄露。 很多人想知道其中的秘密,被婉拒,中央电视台想拍摄变装的过程,不允许。

据说有个村子想学这种技艺,但得不到真传,以失败告终。

在村民的允许下,本报记者昨天拍摄了带有油彩的场景,而没有暴露他们戴刀子的重要妙技。 据他们说,这是第一次拍摄变装的场景。

进化。

对吴福来说,第一场“快活”的表演,有两组人,第一组人刀、斧头还没扎到头上。 演员拿着这些男人,转了一圈,回去后,第二组出动,刀、斧头扎在头上。 两组人马使用者很多,去远方表演不方便,从两年前开始他们就简化了最初的表演。 以前穿便服或穿红毛衣,三年前去杨凌表演赚钱,买了旧衣服。 以前被刀具刺伤的“装扮身体”,是骑骡子、坐架子车被拉上来的,现在农村没有骡子、架子车,演员骑敞篷车、走路。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吴福来的弟弟吴来成说,以前演员的脸画得像死人一样黄,更可怕。

10日,在宝鸡市区公演回来的路上,村民们声称这次很尴尬。 因为演员走着,看着不真实,观众的反响没有过去那么大。

受到宠爱

74岁的杜忠说,解放前的“快活”只能在村子里演,10年只能演一次,表演前村头的人要开会商量。 解放后每三年一次,然后去乡下表演,和其他村子的社火比赛。 “文革”后,几乎每年都表演。

吴福来对记者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快活”越来越受外部欢迎,最初邀请到附近的乡镇表演,然后来到外县、外省表演,接着北京、上海、广东人远道来看“快活”。 为了“快活”,红沙名扬国内外。 镇、区、市政府以“快活”为宝物支撑着。 这几年,不仅每年都有公演,有时也会演出两三场。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他们本打算9日休息一天,但应赤沙町政府的邀请,参加了全镇的社火表演。 沿途的群众为了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时间,好好看看,在队伍前面放鞭炮,打雷,表示对他们的欢迎,使他们很困难。 他们走了,伴随着炮声。

以前村子里全家抽烟演出,演员没有任何报酬,也没有抽烟。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的邀请表演增加,演员得到报酬,镇政府的邀请也必须承担相关费用。

但是,三寺村利益最大的不是演出不再贴钱了,而是随着“快乐”离开了山村,他们的眼睛变宽了,思想解放了,经济迅速发展。 1980年代末,三寺村通电,90年代电视普及,前几天村里一次设置了100台电话。 外出务工与日俱增。 据吴来成介绍,村里的年轻人很少在家闲逛,60%的成人出去打工。 但是,很少下煤窑光靠力量赚钱,很多人上职业高中,靠技术吃饭,最坏的情况是建筑,有人去广东,上海,有人去北京。

【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去年宝鸡市开展了“突破西山战术”,同意相关部门安排宝鸡西部贫困山区乡村帮助。 宝鸡市城建局投资40多万为三寺村拓宽了通往镇政府的道路。 感谢城建局和政府,三寺村自己出钱雇了一辆大轿车,在宝鸡市区表演了“快活”。 为了这场演出,他们上午四点从村子里出发了。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时讯】血社火 从深山“快活”到城市(图)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