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2字,读完约7分钟

1982年3月7日至24日,北京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计划会议,召集全国相关专家和海外学者协商了古籍整理出版的大计。 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召开的,在向全国、全世界宣布“四人组”被粉碎后,告别极左思潮,中国政府重视古代文化,计划用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国古典书籍,是阶段性的大会。 古籍计划讨论中,对以前流传的经济史子集进行了短期、长期的出版计划整理,人力物资都安排好了 我发现大会议程上没有考虑佛教古籍,写了《中华大藏经》的整理出版建议提交大会 古籍整理计划小组采用了这个提案,将佛教、道教的古籍整理事业纳入了国家计划。 《中华大藏经》整理出版工程于1982年8月正式启动 《中华大藏经》与历代发行的大藏经 不同,根据现有资料,汉文大藏经历来收藏的基本经籍最低1000种左右(包括房山石经在内的960多种),最多2200多种,平均约1600种左右。 宋元明清各藏入经的基本数,加上各藏特有的经籍约3000多种,除去重复,约2500种左右,在统入藏的基本数为1600多种,现有汉文佛教的经籍总数约4100多种(二十二种大藏经通验稿总数为4175号) 佛教是从中国以前传来的文化中儒教、道并尊三大宗教的重要流派 我们需要编纂新的大藏经。 收藏的佛典必须全面地使用影印方法。 不会使校阅产生新的错误(日本《大正藏》是前车之鉴),可以保留善本古籍的本来面目。 省略重学校铅字的过程,可以大幅度缩短印刷时间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决定使用现存最有文物价值的“赵城金藏” 汉文大藏经篇幅大,版本多,长期闻名于世 雕刻印刷术以前,佛典的传入是手写的 南北朝的北方已经有摩崖石刻佛典,刻在岩石上,目的和成像祈祷一样 隋代已经开始用牌匾刻经,那是为了留下佛教经典,防止兵火战乱的破土 刻在石板上,每块石板重一百斤,容易留下,但不方便阅览 10世纪,北宋开宝年间开始用木版印刷藏经,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雕版大藏经,世界被称为“开宝” 后辽、金、元、明、清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雕刻藏经 现存的公私发行的《大藏经》有17种 辛亥革命后,还出版了活字印刷术两种“大藏经”——《频率伽藏》和《普慧藏》 在海外,汉文版藏经有《高丽藏》、《黄檗藏》、《弘教藏》、《卍续藏》、《大正藏》 纵观国内外出版的各种《大藏经》,有这样的缺点,今天似乎不是理想的版本 为了不使用过去各种《大藏经》的缺点,我们编的《中华大藏经》的目标是使版本“精”,文案“全” 我们慎重考虑,选择了《房山云居寺石经》、《资福藏》、《影宋沙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向藏》、《清藏》、《高丽藏》等8种代表性不同版本的《大藏版》。 以“赵城金藏”为基础。 只调查各种版本的文案异同,不加事件不拒绝 《赵城金藏》是北宋《开宝藏》的观刻本,装订、布局保持了《开宝藏》的优势,在《开宝藏》散失的情况下,在版本方面、校正方面也有卓越的价值。 在国内现有藏经中没有传世的孤本中,有《房山云居寺石经》、《辽藏》(也叫契丹藏,名字不正确。 因为那不是契约丹文而是汉文),有《元官版藏经》、《洪武南藏》。 这些大藏经大多为《重庆沙藏》和《永乐南藏》观刻本,收录的典籍均少于《赵城金藏》,不适合基本参考书 《赵城金藏》收录了佛典近7000卷,现存5380多卷,虽然有遗漏,但可以用《高丽藏》弥补。 《高丽藏》和《赵城金藏》一样是《开宝藏》系统的观刻本,版本基本一致,用《高丽藏》补充《赵城金藏》自然和谐,操作方便。 我们校正的目的不是正误订正,而是比较 我们根据长期整理中国古籍的经验,不同版本中出现的句子异同,往往与义理无关,古籍版本中出现异同副本(当然也有明显的错误),编辑不得不取舍时,就错过了独断专行。 另外,应该指出,所有善本的特别价格带真的不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能用别的版本代替。 比如《房山云居寺石经》可以说是善本。 其中石刻佛典体现了《辽藏》的风貌。 但是,也发现有些刻工为了吞噬省工,出现了多个与上下文无关的“一”字 从通常的校勘原理来看,这些“一”字从形状、声音、义的错误上来看没有简单的关系,只是因为刻工按版支付报酬,为了省力化,另外为了占据纸面整体,出现了不可出现的多个“一”字。 汉字中只有“一”字画最少,雕刻省力,最方便填充字数 这样的缺点动摇不了《房山云居寺石经》的版本价值的历史地位。 毕竟缺陷没有盖瑜 在这里,只是证明了中国过去雕刻的许多版本的《大藏经》是完美的,《中华大藏经》为网民提供了同各本书的机会,表示异同,不犯罪,极其负责精神,对网民、研究者的评价 一卷在手里,有九种版本的《大藏经》,为研究者提供空前的便利,这是任何图书馆都做不到的 《中华大藏经》的完成 《中华大藏经》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于1982年开始编辑,1986年初,已经出版到第15册时,古籍计划组负责人李一流氓给薄一波同志写信。 这封信简述了《中华大藏经》的编辑、出版经过和今后的安排 编辑106卷接近完成时,我与李一乌写信,证明《中华大藏经》即将完成,要求在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计划组的支持下继续完成《续集》。 很遗憾他生病住院了,身体精力不能写字,助手代他写了回信 收到回复后不久,李一乌同志和世长去世,生前没能看到这部《中华大藏经》的完成 没有他的大力支持,这部《中华大藏经》只能以《赵城金藏》的原始姿态长眠于善本书库,不能和八个不同版本一起出现在世界面前,为建设新文化的资料增添砖 《中华大藏经》出版于35卷时,我们编辑最有力的成员童魏教授不幸去世了。 他一生致力于佛教古典版目录的学,编纂的《二十二种大藏经目录索引》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 为了调查国内佛教古籍的现存状况,他不分年份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基本弄清了佛教古籍的现存概况。 他在编辑《中华大藏经》的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童玳据山西晋城青莲寺僧人介绍,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区司令部曾经借此寺书卷装了十多卷佛典,但寺僧不给,借也不还。 那一年的出借人、出借人已经去世了 这十多卷的下落,永远留下了不解之谜 童玳每次都跟我说这件事,不胜叹息 当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校勘组的石碇老师辛勤工作,累病了,因此在本书的第一本出版前因病去世。 张文苑负责本组,承担校勘业务第一工程 他认真负责,工作安排整齐 不幸突然脑溢血去世了 湖北的王世安也在。 他为校勘工作付出了劳动,死得太早了。 对这几位去世的同志来说,生前没能看到这部《中华大藏经》的完成是一生的遗憾,也给全体编纂者留下了长期的怀念 为了寻找在中原找不到的卷轴,我们得到了海外朋友的大力支持、合作 在这里特别感谢美国的余英时教授,在他的协助下,《赵城金藏》找到了散失的《佛国记》,使珠回到合浦 为《中华大藏经》编纂做出贡献的国际朋友有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管状长梶谷宗忍、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教务部长绪方香州等 自1994年8月整理出版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至1994年底完成编纂,参加者160人,分别属于底本、修版、校勘、调度、汇稿、定稿、总务、财务8个部门。 参加者的年龄从20岁到80岁,男女老少不同,参加时间最长的是从头到尾12年,最短的3个月 他们的辛苦和业绩也将和《中华大藏经》一样 《中华大藏经》部分编辑于1993年底拍了照片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时讯】《中华大藏经》编纂记(图)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