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6字,读完约4分钟

二十国集团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合作,继续推进宏观审慎框架

本报记者王晓实习生黄显和北京报道

全球金融市场的经济动荡加剧,这已成为20国集团(g20)峰会前的一个挑战。

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的联合协调机制,杨洁篪国务委员介绍说,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方希望二十国集团成员继续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国际税收、绿色金融、能源治理、反腐败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平衡、机制的可靠性和行动的有效性。

G20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合作  持续推进宏观审慎框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我们不断推进宏观审慎框架,编织金融安全网和跨境监管合作,或在今年的20国集团峰会上讨论金融监管的主要议题。

继续推进宏观审慎监管

2015年11月在安塔利亚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提出了解决“太大而不能倒”问题的关键步骤,最终确立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吸收损失能力(tlac)的共同国际标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在峰会上,各方就第一版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达成了一致。

G20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合作  持续推进宏观审慎框架

公报说:“在大规模资本流动波动带来风险的背景下,我们将通过适当的框架促进金融稳定,包括确保全球金融安全网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享受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我们重申以前的汇率承诺,并将抵制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

公报还指出,下一步将应对系统性风险,并以合理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确保市场化融资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当前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混乱,溢出效应显著。货币政策协调更为重要,有利于稳定市场,避免竞争性贬值。

除货币政策外,二十国集团还通过了巴塞尔协议三,并率先将松散的金融稳定论坛改为金融稳定委员会,授权其领导和协调国际金融政策和监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曾刚表示,通过g20峰会,相应的金融监管政策可以在各国得到认可和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合作研究部主任刘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融监管的协调工作,包括相关工作组参加了推动二十国集团国际合作代表团的三次会议。例如,中国广泛参与了巴塞尔协议三的制定、推广和实施。

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过去多年,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消散,各国的金融风险依然突出。刘颖介绍说,在此之前,各国金融监管都比较重视微观审慎监管,重视个体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金融危机后,各国开始重视宏观审慎监管。并成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以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金融稳定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委员会等。率先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在宏观环境面临风险时,采取一些常用的方法来维护金融稳定。

年初,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更加剧烈。刘颖表示,预计今年二十国集团将继续讨论和推进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系统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20国集团还将讨论金融安全网和跨境监管合作。

加强跨境监管交流

2016年20国集团峰会于9月在杭州举行,中国首次成为20国集团峰会的东道国。

刘颖告诉记者,g20峰会有望建立新的全球金融治理秩序。中国连接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正在上升。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后,可以为国际金融监管贡献中国的智慧。

与全球金融机构相比,中国金融机构运行相对健康,监管部门在资本充足率和稳健经营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中国央行和其他监管机构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金融事务。曾刚表示,随着亚洲投资银行、金砖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的建立,中国将与世界上许多经济体开展更密切的金融合作。

刘颖还表示,当全球资本流动出现异常时,各国应加强跨境监管,防范发展中国家的汇率风险。中国通过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和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开展了广泛的跨境监管交流。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忠曾表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与27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签署了备忘录或换文。下一步,银监会将加快与沿线尚未正式建立监管合作机制的国家签署备忘录,建立有效的双边监管合作机制,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完善跨境风险应对和危机管理的制度安排。同时,银监会还将加强日常跨境监管沟通与协调,帮助解决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沿线国家开展业务时遇到的政策障碍。(鲍主编)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G20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合作 持续推进宏观审慎框架

地址:http://www.a0bm.com/new/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