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3字,读完约7分钟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对中国经济都有一些担忧甚至悲观的言论。这些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判断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新的经济动能难以形成。实际情况如何?

首先,看看经济增长率。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了6.9%,许多人表示担心,中国经济增长率“创下25年来的新低”,并“降至7%以下”。那么,这个增长率是不可接受的吗?虽然纵向比率呈下降趋势,但横向比率接近7%,仍是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好的。很明显,担心这样一个顶级成就的理由是不够的。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也许许多人担心增长率会继续下降。事实上,经济增长率是相对的。总经济产出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增长率的变化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事实上,近年来的增长率变化相当温和。由于2012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低于8%,过去四年的增长率仅下降了略高于1个百分点。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依次为7.3%、7%、7%、6.9%和6.8%。“低于7%”的经济增长率只是这一适度转变过程中的一小步,这是一个量变而非质变。由于总量已经很高,可能有必要适当审查经济增长而不是增长率。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201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适度,从2012年的3.4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8万亿元以上。据初步估计,即使2016年经济增长率降至6.5%,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将比2015年略有上升。从目前经济适度转移的趋势来看,应该说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在6.5%以上。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事实上,检验经济增长率最终是否正常的关键,不是看增长率本身,而是看民生指标,例如普通人的就业状况和收入状况。2015年前四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9%、2.7%、2.1%和1.9%,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低1个百分点。然而,由于其失业率在2014年超过6%,在2015年初超过5.5%,在2015年底逐渐降至5%。今年以来,失业率已经下降到5%以下,受经济总量增加、服务业比重增加、创造就业需求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人并不多,近年来中国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表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压力的增加。因此,从就业角度来看,目前的经济增长率是正常的。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让我们看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许多人担心,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动能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后,新的动能将难以形成,这可能导致经济停滞。会吗?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瞬间消失,事实上,许多驱动力仍在继续。例如,城市化的驱动力,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差20-30个百分点,如果认为户籍的城市化率更差,差距实际上是驱动力;例如,东部产业结构变化的力量向中西部转移,重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牢牢把握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例如,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正在形成非常强大的驱动力。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持续增强,2015年达到66.4%,消费已经不自觉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潜在的消费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000美元,潜在消费正在加速向实际消费的转变。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多年来首次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极具象征意义,标志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贡献的变化。事实上,消费的活跃程度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反映的结果。这是因为当前的积极消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消费结构升级的典型标志是服务消费比重的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服务。例如,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几乎为零增长,利润下降2.2%,体育用品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保持10%左右的增长,各地群众参加的马拉松活动日益活跃,凸显出健康、健身和体育需求的增长;2015年,票房增速接近50%,2016年增速进一步加快;2015年,居民购买个人保险比上年增长25%,其中健康保险增长50%以上。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大幅升级。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创新驱动的效果越来越显著。从2013年到2015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增速比所有规模以上产业高3.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9.9%和14.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行业高3.6和10.2个百分点。2015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1.7%,反映了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特别是“机器代替人”的自动升级。2015年,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3.3%,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4.5%,均明显高于制造业8.1%的增速,表明信息化带动的产业升级将进一步深化。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创新的贡献与R&D投资的持续增长密切相关。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研发支出强度(研发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表明该国的创新活动已经进入活跃期。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实现了这一目标。中国在2014年达到2%,2015年进一步提高到2.1%,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有效专利和有效发明专利分别为547.8万件和147.2万件,分别比2012年增加196.9万件和59.7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6.3件,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29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一,与高收入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此外,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例如,2015年,新能源(核能、风能和其他新能源)发电4375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加1.3倍;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1.6倍,半导体照明行业整体规模达到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投资2015年增长24.4%,2016年1月和2月达到37.8%,远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左右的增速。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总之,无论从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从经济增长的动能转化来看,我们都不必过分担心中国经济,而应该充满信心。当然,新动力的不断增强从根本上取决于改革的推进。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和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处于转型期,因此造成经济短期波动是正常的。我们应该从基本面和长远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经济,坚定我们的决心,不要因为过分担心短期经济波动而对改革和创新失去耐心和决心。或许,2015年美国经济的gdp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2.9%逐渐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9%,这并没有引起社会恐慌。它可以为我们理性、冷静地看待短期经济波动提供一些参考。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地址:http://www.a0bm.com/new/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