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徐卫兵

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华特博士后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年)”研讨会(以下简称“土地市场蓝皮书”)。

据报道,这份报告是第一本关注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蓝皮书。旨在研究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梳理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到三大问题的制约

《土地市场蓝皮书》指出,我国农村土地融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就目前的模式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分类评价体系。我国信用评估体系正在建立,农村土地分类评估体系亟待完善。不同地区、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土地和评价标准有很大差异。面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自然不愿意直接干预,不得不求助于各种农村机构。因此,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分类评价体系,使农地抵押贷款的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农民。

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制约 “互联网+”弥补空白

二是缺乏完善的农村保障体系。尽管出台了农地抵押融资政策,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农村保障体系,大量农民仍不愿使用土地进行融资,土地几乎是农民唯一的生活保障。因此,许多农民一直对农地抵押持怀疑态度。

第三,缺乏流动性高的土地交易市场。农地融资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自筹资金的机构,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各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在上升,风险必须严格控制。农村土地是一个新的融资领域。如果金融机构不使用各种机构,即使他们得到土地,也很难实现。因此,建立一个规范的、流动性强的土地交易市场有利于农村土地融资的发展。

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制约 “互联网+”弥补空白

“互联网+”在解决农地流转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今年的《土地市场蓝皮书》还强调,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地流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依托互联网出现的农地流转平台不仅填补了农地流转服务业的空空白,也极大地提高了农地流转的效率。与传统做法相比,互联网+方式在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制约 “互联网+”弥补空白

首先,上市信息更加充分。“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可以降低农地出让方和受让方获取农地信息的成本。随着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的出现,农民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农地信息上传到平台进行挂牌。

第二,交易主体更加广泛。“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打破了地域限制。一方面,它不需要去离线中介注册或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国家乃至全球的农业用地信息。

第三,交易流程更加规范。“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可以促进公平、公开、快捷的交易。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使农地流转的转让方和受让方的信息更加平等,让农民了解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农地流转的制度和程序等。,减少因信息资源不平等造成的价格欺骗,保证农地流转价格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公平,节约时间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流转效率。

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制约 “互联网+”弥补空白

第四,交易数据更加详细。“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更有效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互联网信息平台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记录了农业用地的供需情况和其他详细信息,如地理位置、温度、光照、土壤、害虫、历年农作物种植情况、农产品市场价格等。通过互联网整合这些信息,形成自动化网络,可以有效地指导农业项目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的效益,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

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制约 “互联网+”弥补空白

第五,交易服务更加专业。与互联网牵手后,农地流转已经从单一的信息服务扩展到完整的农地流转生态产业服务链,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链更加完整。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农村土地投融资发展受制约 “互联网+”弥补空白

地址:http://www.a0bm.com/new/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