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4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一年多的低迷,今年3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8.7%,出现逆转,4月份继续保持4.1%的正增长,而这两个月的进口降幅较前几个月有所收窄。有些人认为对外贸易的寒冬已经过去并见底。

然而,《人民日报》在调查和思考了7个省市的外贸企业后指出,现在说中国外贸的拐点还为时过早。

《人民日报》调查发现,中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不能简单地用见底来形容外贸。

《人民日报》用实际案例表明,企业层面的困难现实并不支持拐点,疲软的外部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订单少,困难多,困难多。北京一家数控机床制造商的负责人张权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年里,数控机床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良好,到2014年,基本上有三分之一在亏损,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盈利。去年,三分之一的企业停止工作,盈利企业越来越少。

●第一季度订单没有显著增加。重庆一家玩具制造商的老板李梅(音)说,自去年以来,她的订单波动很大,整体下降幅度很大;今年第一季度,订单量下降了约10%。

但是新兴国家成本低,品牌比发达国家多,三明治生活不容易忍受。上海一家玩具贸易公司的老板郭斌表示,过去,接受订单意味着为价格而战。其他人可以花十元和二十元制作的玩具可以花几美元。现在,我们可以花十多块钱制造的玩具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只需几美元就可以制造出来,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些订单溜走。

人民日报继续“泼冷水”:现在说外贸拐点“为时过早”

低外部需求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最近,商务部对中国3000家外贸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57.7%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人民日报》还指出,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一个紧张的外部政策环境。一季度,中国出口遭遇37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55.6%。

《人民日报》的调查用事实驱散了年初以来市场对外贸的乐观情绪。这也符合之前关于中国经济长期L型的权威判断。

当局认为今年年初的经济形势是稳定的。经济运行的大局与预期一致,一些亮点好于预期。但是,经济运行中的内在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一些新问题超出了预期。因此,很难用简单的概念来描述它,比如一个好的开始和一个小弹簧。

《人民日报》的调查还发现,仍有一些企业通过果断的转型改善了供应面,实现了反向增长。例如,开发新技术,探索新的私人定制模式,或者抓住每一个机会挖掘新的需求,这些都使一些企业在外贸的整个冬天里享受到了独特的风景。

《人民日报》的结论是,没有必要对外贸增长率的下降过于担忧。只有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导向,将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推动企业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才能使对外贸易再次强劲反弹。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人民日报继续“泼冷水”:现在说外贸拐点“为时过早”

地址:http://www.a0bm.com/new/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