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农业部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玉米结构调整和生猪生产情况。种植管理司副司长潘表示,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的方向是满足国内对食用大豆的需求,同时建立土地与土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形成国内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有记者问:“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2015年达到8169万吨。我想问为什么这么多大豆是进口的。这些大豆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进口的大豆在做什么?农业部对今后发展大豆生产有什么考虑?”

潘指出,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农地结合茬作物,因为大豆具有根瘤共生固氮作用。国内大豆进口近年来确实有所增加,因此有一组数据需要报告。1996年,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国。大豆进口量2000年达到1000万吨,2010年达到5000万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超过6000万吨、7000万吨和8000万吨。记者称,去年大豆进口量达到8169万吨。8169万吨的概念是什么?它是国内生产的6.8倍,约占世界大豆贸易的70%,国内消费的87%,是所有农产品中进口依存度最高的。

农业部: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潘说,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努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稳定大豆生产。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豆产量下降。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大规模畜牧业的发展,对大豆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国内生产不足,因此进口只能用来弥补国内需求的缺口。据专家分析,中国大豆近三年的年消费增量约为800万吨,年自产1200万吨。主要有三种需求增量,一种是饲料豆粕,另一种是食用大豆油,第三种是食用大豆。据专家分析,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这三个区块仍将有刚性增长趋势,但平均年增长率正在下降,不如前几年的增长速度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发展国内大豆生产吗?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农业部: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潘说,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消费文化,大豆制品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综合考虑大豆的食用特性、生态功能和种植替代性,应保持大豆生产的稳定性,不能轻易放弃大豆,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但是大豆生产的方向是什么?大豆生产和发展的方向是满足国内对食用大豆的需求,同时建立土地与种植相结合的耕作制度。这不是追求大豆的自给水平,也不是与进口大豆竞争,而是形成国内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

农业部: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潘表示,农业部近期将出台《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一个扩展”和“三个改进”。“一次扩张”是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主要是玉米种植面积。这一块缩小了;“三个提高”: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效率。大豆能否种植取决于收益。

潘指出,措施主要采取五个方面:一是调整优化布局,调整玉米非优势区的“镰刀弯”区域,推进玉米和大豆轮作,构建合理的轮作体系;二是推进科技创新。今年,我们将在东北和黄淮地区选择一批县进行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一批亩产200公斤以上的高产示范模式。目前,中国大豆平均亩产只有120公斤;三是完善对大豆的支持政策,主要是目标价格政策;四是建立优质大豆储备,重点保护大豆种质资源,保护生产能力,保护生产主体;第五,科学引导健康消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居民合理饮食和使用油。广泛宣传大豆食品的营养功效和保健功能,拓展国内优质大豆消费市场。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农业部: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