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1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元旦前,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将“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时代周刊》记者陈树洋来自北京

元旦前,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将“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近年来,宏观审慎政策与传统的量化监管和价格监管一起,构成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监管框架。与后两者不同,宏观审慎政策侧重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维护金融稳定,而2011年以来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是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侧重于引导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和调整信贷供给。

与旧的宏观审慎政策相比,“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包含了更重的监管意图。央行解释称,这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更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反周期监管作用,适应资产多元化趋势。此外,“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也有利于金融改革和结构调整。随着“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未来混业监管的大趋势下,中央银行的角色将更加清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融合成为必然。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和往常一样,央行的任何麻烦都会导致市场上的各种投机行为。在mpa的消息公布后,有论者说:“通过mpa制度,杨马实际上接管了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并在三会一党合并前升任董事。”

一些监管指标与信贷规模有关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以下简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正式出台,是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标志性事件。

2015年12月29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指出mpa是2011年以来实施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的延续,并得到完善。

2011年初,央行正式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总之,在这种机制下,信用偏差越小,稳定程度越高,银行可以少存多贷,否则就需要多存少贷。

央行在《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首次对“合意贷款”进行了解释,指出“合意贷款”的实质是差别准备金的动态调整机制,核心内容是金融机构适度的信贷供给应与自身资本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合理需求相匹配。其中,资本约束不仅包括过去8%的最低资本要求,还包括基于宏观审慎的资本要求,如反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和储备资本;经济增长的合理需求意味着总体信贷增长率不应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相差太多。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央行开始关注宏观审慎政策。2010年9月,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题为《央行主要关注点的演变》的演讲中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第二,央行需要关注和研究“在线修复”;第三,央行是否需要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激励机制?这三个问题都与即将实施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根据央行此次发布的消息,在改善合意贷款管理方面,银行的许多监管指标都会影响其合意贷款额度。与以往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相比,mpa体系更加全面和系统,侧重于资本和杠杆、资产和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和信贷政策执行等七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价加强反周期监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mpa系统将根据季度数据进行后评估,并在活动期间和之后每月进行监控和指导。央行表示,在mpa中,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是整个评估体系的核心,而资本水平是金融机构增强吸收损失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遵守资产扩张受资本约束的要求,这是最初达成共识的贷款管理模式。继承。此外,mpa体系将从以往关注狭义贷款转向广义信贷,包括债券投资、股权和其他投资,以及购买转售资产,这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种转移资产的做法,规避信贷监管。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据了解,央行将在下一步发布针对精神创伤和痛苦的具体规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601988,Guba)主任郭田勇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根据国际规则,宏观审慎监管也需要一个透明的指标体系,未来央行应在mpa框架下制定统一的业务和制度行为监管体系。

\

统一金融监管的第一步?

至于外界评论“通过mpa体系,杨马实际上接管了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监管”,一些媒体已获得央行行长的否认声明,称上述言论“言过其实”,因为“毕竟mpa本身只是针对银行的”,但在混业监管的大趋势下理解mpa的建立并不过分。

尽管对于如何实现混合监管以及三大协会能否合并存在不同意见,但国内学术界和行业的共识是,实施混合监管刻不容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战略发展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元春日前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大监管体系的整合,以及加强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可能的。

近年来,中国央行的宏观审慎政策越来越依赖新的综合监管指标。长期以来,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一直是银监会监管商业银行的指标。在2015年10月正式实施的修订后的《商业银行法》中,存贷比监管红线的内容已经删除,意味着这条监管红线已经正式放弃;根据此次发布的消息,央行提出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即资本约束不仅包括8%的最低资本要求,还包括基于宏观审慎的资本要求,如反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和储备资本。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传统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金融监管是分开的。2003年,中央银行剥离了银行监管职能,专门负责货币政策,而银行监管职能则由独立的银监会承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意识到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的重要性,相应调整了央行的政策目标,形成了金融监管回归央行的趋势。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是中央银行剥离银行监管职能的主要原因。在关于三次央行会议是否应该合并的讨论中,有研究人员指出,银监会与央行分离是为了防止“同步冲击”,即防止货币政策与监管同时缩放——因为监管直接影响货币乘数,如果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同步放大或缩小,很容易造成过度调整。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随着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逐步建立,认为央行应该包括金融监管职能、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监管可以与央行统一的观点开始占据主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评论员、经济学博士郑翔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否具有包容性》一书中曾指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有助于降低整体金融运行的风险,降低政策协调成本,同时又不削弱金融监管的专业性。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在央行宣布建立mpa后,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为未来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奠定基础。事实上,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在去年发表的《中国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改革》中,也表示支持金融监管的协调,指出“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应该有明确的界限,两个不同的机构分别负责”是“认识上的误解”,不赞成“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分开,并加以反对”。

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郭田勇告诉《泰晤士报》记者,未来金融监管的统一是一个必然的方向,但央行主要承担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而微观监管职能仍应由第三委员会承担。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2016年经济怎么干?看看“权威人士”给出的答案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