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6字,读完约4分钟

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农业保险覆盖贫困家庭的生产经营,为精确扶贫筑起一道人工屏障。

在农业保险发展迅速的地区,农业保险不仅使一些农民在遭受损失时能够获得补偿资金,还能从银行和其他机构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与普通农民相比,投保农民有更多的保障,降低了融资风险,银行也更愿意向他们发放贷款。

常言道:“世事难料,人各有千秋。”“救护车停了,猪就白养了”,“一个人病得很重,全家都有麻烦”,这不仅使城乡居民“因病致贫”,也是制约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之一。突然的自然灾害往往会把刚刚摆脱贫困的农民再次推到贫困的边缘。目前,“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各金融机构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当然也是中国保险业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

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走上了“中国式扶贫”的道路,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从1978年到2014年,累计减贫人数超过7亿。随着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节点的临近,“中国式扶贫”也面临着严峻的历史考验。从目前的贫困状况来看,“多、广、深”的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贫困地区分布广泛。中国不仅有14个相邻的贫困地区,而且在除北京、天津和上海之外的其他28个省级行政区,也有相当多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农村地区仍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

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针对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现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在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 行业将向中高端水平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增加,登记人口的城市化率将加快。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在中国目前的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摆脱贫困,所有贫困县都已经脱帽解决了整个地区的贫困问题。

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众所周知,穷人往往是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一场严重的疾病和一场自然灾害可能会使他们陷入永久贫困的深渊。作为具有经济补偿基本功能的保险业,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注重政府对精准扶贫的各种安排,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创新保险扶贫的有效途径,在推进“精准扶贫、扶贫”中发挥“精准”作用。

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农业保险覆盖贫困家庭的生产经营,为精确扶贫筑起一道人工屏障。在农业保险发展方面,甘肃省保险机构先后开办了玉米、马铃薯、小麦、棉花、青稞、母猪、奶牛、牦牛、藏羊、森林等10种中央补助保险,中草药、苹果、设施蔬菜等3种省级补助保险。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设施蔬菜、玉米制种、油菜、烤烟、肉牛、肉羊、葡萄、大樱桃等专项保险试点,形成多层次农业保险格局。中央政府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的牦牛、藏羊保险覆盖面和赔偿金额居全国前列。

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实施大病保险也是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的好办法,实施大病医疗全覆盖可以有效防止部分人“因病返贫”拖累全面小康社会。扶贫要求保险业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天然功能优势,建立和完善保险扶贫的特色机制,提升扶贫的有效性。如广东省保监局积极运用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功能,引导辖区内保险机构为贫困户的滋生提供各种风险保障。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全面调查。贫困村的基本情况,通过走访村庄了解家庭情况、贫困原因和脱贫意愿,以及在基础设施、民生、工业、住房、教育、劳动、爱情、党建和保险、

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此外,在农业保险发展迅速的地区,农业保险不仅使一些农民在遭受损失时能够获得补偿资金,还能从银行等机构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与普通农民相比,投保农民有更多的保障,降低了融资风险,银行也更愿意向他们发放贷款。此外,保险机构还可以借助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开拓市场,拓展农业保险产品。这样,保险和信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效应。目前,一些贫困地区正在探索一种“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的新型扶贫模式。

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显然,保险可以在扶贫方面做得很好。保险业要把握“精准扶贫、扶贫”的主线,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的保险密度和深度。通过精细化努力,完善保险金融服务,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充分发挥他们发展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