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1字,读完约5分钟

机器人(报价:300024,购买)行业多次得到政策支持,企业也表现出“充满活力”。早些时候,一些内部人士说,几乎每周都会有四五家新的机器人公司出现,甚至一些县都在从事机器人工业园。据初步统计,中国有800多家企业参与机器人生产。

然而,虽然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小、分散,这已成为企业攻克核心技术、开发高端产品的主要障碍。

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沈阳宋新机器人的财务报告显示,其2015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6.85亿元。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这一数字远远落后,还不到其年销售收入的一小部分。

沈阳宋新机器人公司总裁徐芳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拥有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无一例外地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同时也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这需要得到企业规模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6月16日,包括宋新、爱思通(报价002747,购买)和哈尔滨卜式在内的10家企业成立了中国机器人十大峰会,寻求“拥抱集团”,以加强创新和发展。在宋新和伊斯顿等上市机器人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也透露了行业整合的计划。

国内企业规模小

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版),90%的中国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与安川、法努克、库卡等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外资企业相比,即便是宋新、爱思通这样的知名企业也是小巫见大巫。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沈阳宋新机器人的财务报告显示,2015年的运营收入只有16.85亿元。哈尔滨卜式自动化公司有7.1亿元的收入。2015年,另一家著名的南京爱思通自动化公司的营业收入仅为4.8亿元,收入同比也下降了5.6%。

与国际机器人巨头相比,中国的机器人规模较小更为明显。今年2月26日,abb集团高级副总裁姜海波透露,2015年,仅abb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330亿元人民币。

占据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垄断地位的日本纳贝斯克公司在全球拥有42家子公司。早在2012年,公司的年综合销售额就达到了140亿元人民币。

从这个角度来看,位居国内收入前列的宋新机器人(Robot)去年的收入仅为日本Nabtesque的九分之一左右,与abb的差距甚至更大。

国际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俊也发现,机器人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实验室、R&D中心、R&D团队或标准生产车间。

大多数核心技术先进的国外机器人企业都有庞大的企业规模作为支撑。徐告诉《国家商报》记者,日本Nabtesk公司占有世界减速机市场的70%,但Nabtesk的减速机业务仅占整个公司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国内机器人企业规模太小,但核心技术的研发是高风险项目。它可能还没有产生结果。企业本身首先“饥饿”,小企业没有能力和动力进行研发。”徐芳说道。

产业整合开始成形

事实上,日本机器人巨头并没有单独取得规模效应,而是产业整合的结果。2003年9月,帝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纳博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全球性跨国公司联手组建了纳博泰克公司,旨在利用两家公司优势所产生的技术协同效应,提升其在现有业务领域的地位。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告别“小而散”的产业格局,也需要企业整合。“我预测,经过未来两年的残酷竞争,至少有一半的国内机器人公司将被淘汰。”罗俊告诉《国家商业日报》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行业整合已经初具规模。根据宋新机器人2015年的财务报告,宋新智能驱动有限公司是基于长远发展战略于2015年成立的,旨在加快零部件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的步伐。

南京爱思通公司在其财务报告中还透露,2016年将积极寻求收购和合并对其核心业务具有协同效应和绩效支持的优秀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王告诉《国家商报》记者:“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些并购计划。”

今年6月16日,宋新、爱思通、南博、广州数控等10家企业举办了十佳机器人峰会,旨在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公平竞争,加强产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产业链。此外,该组织还指出,经过五年的努力,十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到2020年,六轴及以上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培育三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中国机器人存低散小隐忧:行业老大营收仅日本巨头1/9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机器人十大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提到“机器人产业应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不仅要自己走,还要并肩走。他们必须更加重视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中国机器人存低散小隐忧:行业老大营收仅日本巨头1/9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