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00字,读完约10分钟

最近,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发布了出口禁令,引发舆论对中国尖端产业自主创新的讨论,激发了公众对“中国核心”的思考。

这场风波的波及范围,可以说不仅仅是美国和中国。 作为世界量产芯片领域的重要力量,韩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笔者最近在采访韩国的过程中,听到很多韩国方面的人说记者来自中国,开始谈论中兴通讯的相关话题。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芯片产业制造的产品虽然不是面向顾客的终端产品,但应用于电子产品、数字产品、通信设备等多种高附加值产业,是否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也是掌握最先进产业命脉的关键。

三星之所以能从零开始成为量产芯片产业的领头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三星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联动三部曲。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的一名员工这样告诉我的。

三星主导:从借鉴到自主开发

说起三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端智能手机和家电等费用类产品,但容易被忽视的是,与由费用类产品构成的ce、im事业群相比,三星开发半导体、量产芯片产品的ds事业每年第一季度达到11万亿韩元

从全球来看,三星电子在全球量产芯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销售额和营业利润两个指标上都超过了美国英特尔等同行竞争对手,位居芯片产业前列。

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三星依赖技术含量较低的家电起家时,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在内部会议上,观察到了芯片产业“点石成金”的特点。 影响家电性能的核心是芯片,从此多次提及芯片的开发,决心投入巨资。

当时,世界芯片产业还处于高速增长的时间,但该产业已被美国镁光、日本三菱、夏普等公司牢牢占领,美国依赖长期以来系统集成的技术积累特点,日本依赖长期积累的应用技术等, 韩国当时的经济状态,由于朴正熙军政府的新农村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快速发展,但只能说是处理温饱。 当天,三菱得知三星将开发芯片产业,因此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直接表示“半导体产业不适合gdp水平低的韩国”,并在公开场合宣传“三星无法开发芯片的4个理由”。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此后,李秉喆一次向美国镁光和日本夏普派遣员工获得半导体产业初期技术,但过程并不顺利:镁光表示将提供400万美元落后产业链的设计图纸,但随后以窥探文献为借口。 夏普表面上答应了三星的请求,但实际上受到严密监控,甚至不允许三星方面的人员接近最新的生产线。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当时三星的研究人员拒绝提供工厂面积等基本数据,所以一位研究人员通过自己手指之间的距离、身高、步数,记录了工厂的大致面积和其他参数,如工厂生产线的宽度为30步、长度为222步, 在三星半导体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在笔者回忆中说。 “但是,这些数据对于建设高科技工厂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政府支持: bk21战术和强大的财产保护机制

此时,韩国政府向三星伸出了援助之手:另一方面,50~60年代留学欧美发达国家的韩国学子,在韩国政府的吸引政策下,纷纷回到韩国进入产业化进程,成为韩国学子的第一次回国潮(好奇的是,第二次回国潮也是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 三星方面不失时机地招募了近140名人才,向三星的工程师和高管们传授了近两年的半导体产业经验和技术。 之后三星正式建厂并进入量产。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韩国将在产业化进程中,推进“政府+大财团”经济快速发展模式,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的有效融合。 在此过程中,韩国政府推进了大规模的“国退民进”进程,将大型航空、钢铁等大公司私有化,分配给大财团。 并且,为了向大财团提供被称为“优惠”的措施,迅速发展芯片产业,也将不惜在日韩建交过程中日本向韩国提供的战争赔偿金。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韩国大财团的快速发展模式,引发了多家上下游公司的共同快速发展目前的韩国芯片产业可以说是三星、现代(后更名为赫拉克勒斯半导体,并被sk集团收购)等公司的大规模投资,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兴起,这也是韩国经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之后,韩国国内在政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权多次易主,但吸引理工人才的基本国策和“政府+大财团”的经济快速发展模式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1983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三星的第一家芯片厂建成于京畿道器兴地区,投产后,马上开始生产64位芯片。 很快,三星开发出了256位芯片、486位芯片,正式进入全球芯片市场竞争。 三星的量产芯片市场份额时隔仅10年直逼日本。

1999年,韩国教育部为建设研究型大学,最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研究中心大学和具有世界特色的专业,花费3.6万亿韩元和13年的时间,启动了“BK21”( Brain Korea 21 )计划,精确到580所大学、专业或研究所。

bk21及其后举行的bk21+计划沿袭了韩国以往“政府+大财团”的产业政策,大规模鼓励公司和大学之间的结合,在bk21选择支援对象、专业的过程中,是否进行有机结合纳入了评选和评价的核心指标。 受此影响,韩国大学掀起了半导体专业热潮,三星在成均馆大学的投资和半导体工程系的创立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2005年,成均馆大学与三星电子合作,创立了被指定为韩国教育部“创新型专业”的半导体工程系,每年培养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企业芯片产业的人才。

此外,韩国政府还将芯片产业和技术指定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并致力于技术和产权的高度保障。

在韩国,半导体核心技术纳入国家要点管理的技术范围,防止半导体技术泄漏、逮捕产业间谍、维护知识产权,是韩国情报机构近年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市场联动:发扬公司精神

芯片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要想跳过一代芯片进入下一代并不容易的下一代研发,需要非常高的人力资本和研发价格来挖掘量的特点。 后发公司刚刚开发了新一代芯片,结果发达国家的先发公司直接降价,投入了新一代芯片的开发。 由于这一系列怪圈,终端公司偏向于性能稳定、廉价的先发公司产品。 没有足够的招聘量,受到大量投入的压力,后发公司只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三星的内幕、业内人士,甚至同行业其他公司都承认,如果没有三星自身,特别是公司本人的主导作用,三星的芯片产业,甚至韩国的芯片产业将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说三星在芯片产业的背后,流着李秉喆、李健熙两代公司家的拼命之血。 1983年,三星成功开发了64位芯片,比当时最先进的日本技术落后了近5年(甚至连1mdram的开发,也落后了1.5年)。 三星一年后成功批量生产了64位芯片,但出乎意料地遭遇了半导体价格空前暴跌。 初创公司依赖技术和价格特点大幅降价,单幅价格从4~5美元暴跌至最低25美分。 “当时,三星生产64位芯片的价格为1.3美元。 这意味着,每生产一枚芯片,三星就需要开卷一美元。” 知情同意书告诉了笔者。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笔者查阅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三星财务报告,三星电子当年亏损近3亿美元,股权资本更是全部亏损空; 从外部来看,三星似乎不输给任何同行竞争对手,也没有继续追加代码的资本。

1987年11月,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去世。 在他倒下之前,没有看到自己一手推动的三星半导体产业成功。 半导体,是父亲没有完成的巨大遗愿,成为了置于新任三星掌门人李健熙身上的“心病”。 如果换成普通的公司,现在可能就放弃了。 李健熙选择了“豪赌”。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李健熙的“豪赌”表现在两点上。 一是人才选拔。 李健熙对外主张:“我的一生,80%的时间都用在育人选贤上。” 目前,三星建设了覆盖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三星综合技术院( sait ),每年都会到各国巡回推进专家制度,向海外派遣优秀人才,在中国北京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大学进行专业岗位招聘。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知情人士还举例说,20世纪90年代初,三星曾被美国指控倾销。 结果,当时的三星领导人李健熙敏锐地拉拢克林顿总统重视硅谷的特点,向美国派遣人员进行大规模游说,以美国白宫、议会、贸易、科技部门的相关人士为对象,表示:“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 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势更加明显,竞争对手的减少将进一步提高美国企业购买芯片的价格,对美国企业更不利”,最终象征美国向三星征收0.74%的关税。 随后,三星开始重视对外推广,成立了覆盖全球的公关和推广团队。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三星是一家韩国公司,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最先了解到拥有全球化团队的必要性。 现在,三星不仅在韩国国内,还拥有面向全球受众的全球公关团队。 ”。 这位知情人士补充说。

在2002年国际半导体学术会议( isscc )上,三星根据“每18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倍增,价格会下降一半”的摩尔定律,提出了“每12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倍增”的新定律

这一举动意味着,三星是量产芯片产业,成功摆脱了美国公司设置的技术壁垒,从后发公司跳到了先发公司,开始吸引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星芯片之路对“中国可可”的启示

此前,笔者曾向在韩国通信运营商工作的业内人士讲述过中国企业进入海外通信设备市场的事件,这些人表示“承认中国的通信设备在性能上接近国际水平”,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采用中国设备的企业是美国

从三星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三星自身产业一体化的战术和公司内部的决定,三星乃至韩国芯片产业也不会有什么成果。

“三星的半导体产业也有问题,例如三星在系统半导体等非批量生产芯片领域,处于为设计芯片提供代理服务的阶段。 很明显,代工不能让三星掌握核心技术。 但是,没有人能否定这几十年的迅速发展。 三星说如果没有持续的投资,三星的半导体产业就无法走到今天。 在投入的背后,体现着三星高层坚定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一次不可重复的投资,而是持续。 毕竟,创新必须基于充分的信心,投资才是体现信心的最佳途径。 ”。 知情同意书总结了一下。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此外,近年来三星在全球的产品销量不断上升,为三星持续投资芯片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不是风投、基金的投资。

三星逆袭的背后,是市场化力量的成功,也可以说三星的构建是以三星为中心,上下游韩国公司共同构建和构建积分支撑,通过长时间计划取得的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三星、政府、高中、以及多位奋斗的工程师、研究员是不可缺少的。

“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中兴事件对于中国芯片产业乃至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史,都是痛苦的教训,但我们也不应过于悲观。 毕竟,我们看到了受制于人的深刻后果,我们也知道了从此以后“中国核心”应该改善、应该进步的方向。

来源:安莎通讯社

标题:“三星为何能够在芯片领域逆袭?其快速发展史值得国人思考”

地址:http://www.a0bm.com/new/19608.html